【为害特点 】:脐橙黄龙病黄龙病为立克次氏体(或称类细菌)危害所致,它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湿热处理较为敏感。又称黄梢病,是脐橙的一种毁灭性病害,系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。感病植株树势衰退,产量极低,果实品质变劣,直到整株枯死。【主要特征】: 叶片是识别黄龙病的主要依据。发病初期在绿色的树冠上出现一条或几条枝梢叶片黄化。黄化叶片有三种:(1)均匀黄化叶片。多出现在初期病树、幼树和夏、秋梢发病树上,叶片呈均匀的浅黄绿色。(2)斑驳型黄化叶片。从叶脉附近、叶片基部或边缘开始黄化,后扩散形成黄绿相间不均匀斑块。(3)缺素型黄化叶片。称为花叶,在主、侧脉附近的叶肉保持绿色,而脉间的叶肉退绿呈黄色,类
1.叶片。叶片受害,开始于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色针尖大小的油渍状斑点,逐渐扩大,同时叶片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,呈近圆形、米黄色病斑。以后病部表皮开裂,呈海绵状,隆起更显著,木栓化,表面粗糙、灰白色或灰褐色。病斑中心凹陷,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,有些品种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。到后期,病斑中央成火山口状开裂。病斑大小随品种而异,甜橙、脐橙和柚上的病斑较大,枸橘、橘和柠檬上的病斑较小。2.枝梢。病斑特征与叶片上基本相似,但更粗糙、隆起、黄褐色、圆形、木栓化,病斑中心呈火山口状开裂,但无黄色晕环。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,环绕枝梢,导致枝梢枯死、落叶。3.果实。果实上病斑也与叶片上相似,但病斑较大,一
柑橘衰退病是世界各柑橘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。在许多用酸橙作砧木的柑橘产区造成严重危害。60年代以来,国内有关单位在研究黄龙病的过程中,利用尤力克柠檬、葡萄柚作指示植物,鉴定了重庆、江津,湖南省长沙,江西省南丰,浙江省黄岩、衢县,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、博白、合浦、横县、容县、桂平、柳州、贺县、荔浦、恭城、桂林、灵川、灌阳、全州,广东省的化州、博罗等地的873株柑橘中有691株在指示植物上有黄化反应,证明各地柑橘树均相当普遍地带有柑橘苗黄型衰退病毒。台湾省的情况亦相似。本病主要为害以酸橙等作砧木的嫁接树。由于中国柑橘栽培中很少用酸橙等作砧木,因而植株虽带毒而无明显症状。在云南宾川等地,当地群众习
一、为害特点 1、柑桔恶性叶甲:柑桔恶性叶甲别名黑叶跳虫、黄滑虫。成虫食嫩叶、嫩茎、花和幼果;幼虫取食幼嫩芽叶和嫩梢,咬成孔洞或缺刻,其分泌物和粪便污染致幼叶枯焦脱落。一年发生3代,以第一代4~6月为害春梢最重。 2、桔潜叶甲:桔潜叶甲别名桔潜斧,又称红叶跳虫,幼虫称为绘图虫。桔潜叶甲每年发生1代,4~5月是幼虫为害期,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嫩叶内取食,使嫩叶呈现较宽的弯曲黄褐色虫道,虫道中间有一由其排泄物组成的较粗黑线,受害嫩叶焦枯脱落,进而引起幼果脱落。5月上旬~6月上旬为当年羽化成虫为害期,成虫喜群集,能飞善跳,有假死性,常栖息在树冠下部嫩叶背面,以食嫩叶为主,吃去叶肉仅留表皮或网状叶脉,
柑桔树黄化蔓延的环境下,在春季低温花弱的气候条件下,这几年的保果难度很大,特别是2015年雨水过多。许多果农朋友都知道,现在只靠920和叶面肥是保不住果的。他们会通过根系追施速效肥,但是,如果柑桔树的根系不发达,施的肥也无法为果树吸收利用。因此保证根系好坏将决定今年的保果量。春梢到幼果期是柑桔树根系发育最重要的时期,促进新根发育,健壮老根,最重要是补钙。充足的钙,能保证新根多、毛细根多、大大提高根系对保果养分的吸收利用,缺钙会严重影响根尖生长及根系发育。充足的钙,还能保证幼果细胞壁的增厚,因此不宜落果,缺钙会严重影响幼果发育和膨大,大量落果。充足的钙,更是壮树的保证,缺钙会导致果树在果实膨大期
黄斑病又名脂点黄斑病、脂斑病、褐色小圆星病。1.分布和症状黄斑病在我国不少脐橙产区有发生。受害植株一片叶片上可生数十或上百个病斑,使叶片光合作用受阻,树势被削弱,引起大量落叶,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。枝梢受害后僵缩不长,影响树冠扩大;果实被害后,产生大量油瘤污斑,影响果品商品性。黄斑病有:脂点黄斑型、褐色小圆星型、混合型(即一片叶片上既发生脂点黄斑型的病斑,又有褐色小圆星型病斑)和果上症状等4种。2.病原该病是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的柑橘球腔菌侵染所致。3.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和落叶中越冬。第二年春传播,从伤口或气孔侵入。寄主生长衰弱,高温、高湿时易发生。病菌从果园带入,在果实贮藏期问发病。4
今年我县有些地方流胶病特别严重,造成减产,死树普遍存在。好多果农无从着手,眼巴巴看着果树流胶直至死亡。 针对流胶病,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和实地观察,主要原因就是高温多湿果园长期积水,土壤粘重,树冠阴闭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所造成。 我们的经验是: 一、尽量多施生物有机肥,如肥士特,果満多,少施氮肥(尿素),多施磷钾肥。 二、对积水地区,开深沟排水。 三、发现流胶的,即先将病部的粗皮刮去,(青色为宜)再纵切裂口数条深达木质部,然后涂药剂如下,任选1种。 1、13可杀得(2000)+23硫悬浮剂; 2、13甲霜灵+23硫悬浮剂; 3、三乙磷酸铝(浓液)+托布津(浓液) 4、波尔多精
蚧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,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。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,吸取植物的汁液,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为害,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,还会出现叶片泛黄、提早落叶等现象,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。防治的办法有:1.用白酒兑水,比例为1:2.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。蚧壳虫在春季室温7℃时,便开始活动。可在4月中浇一次,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,连续4次见效。2.用食醋(米醋)50毫升,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,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、叶上轻轻的揩擦,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。此法方便、安全,既能达到除虫目的,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。3.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,就能把蚧壳虫除掉,
柑橘树脂病是真菌性病害,为害枝、干、叶片和果实,导致树势减弱,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。【症状】有流胶、干枯、砂皮、蒂腐4种类型。1.流胶。病部皮层组织松软,呈灰褐色,渗出褐色胶液并有酸臭。在高温干燥情况下发展缓慢,病部逐渐干枯下陷,最后病部停止发展。病斑周缘产生愈合组织,已死的皮层有时会开裂剥落。多发生在主干。2.干枯。病部皮层变为红褐色,干枯,略下陷,微有裂缝,初时紧贴木质部不立即剥落。在病健部交界处,有一条明显的隆起界线。多发生在主干或主枝。病菌侵入木质部,可供其变成浅灰褐色,在病、健部交界处有1条黑褐色或黄褐色线状带,枝条枯死。3.沙皮。果实染病在果皮上有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,
一、发生危害柑桔木虱属同翅目,木虱科。我国南方柑桔产区早有危害,浙江局部地区已有发生。它的寄主为芸香科,如柑桔属、金柑属、九里香属、吴株萸属等。它是柑桔各次新梢期的主要害虫。以成虫群集于叶片和嫩芽上危害,吸食汁液;若虫在嫩梢、嫩叶及嫩芽上取食,其分泌物易诱发煤烟病,影响光合作用。被害植株的嫩梢干枯萎缩,新叶扭曲畸形。柑桔木虱是传播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昆虫。二、形态特征木虱虫体小,全身青灰色,有刻点,上有白蜡粉,头部灰褐色,头顶突出如剪刀状,上有呈“品”字形排列的3个褐色大点。翅半透明,腹部背面灰褐色,略隆起。若虫共5龄,老熟若虫体扁薄,形似盾甲,体土黄色,头顶较平,复眼鲜红色,体上有黑色块状斑。腹
近来10多天的下雨,果苗要注意预防果苗得炭菹病和溃疡病,同时也要看有没有虫一般是转叶虫和其他的毛毛虫。溃疡病为害症状:该病为害叶片,枝梢,果实及萼片,形成木栓化突起的病斑。受害叶片,病斑开始为针头大,黄色,油渍状雀斑后扩大成近圆形症斑,直径2—5毫米,叶的两面隆起,木栓化,表面粗拙,灰褐色,呈火山口状开裂,病斑边沿呈油渍状,附近有黄色晕环,严峻时叶片早落。枝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上的相似,但病斑隆起更明显,火山口开裂更为显著,木栓化程度更坚实,硬而粗拙,一般无黄色晕环。病果只限于果皮,不为害果肉,因而病果不变形,但易脱落病原菌形态特征:该病病原菌为一种黄极毛杆菌的细菌。菌体短杆状,两端圆,一端生